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、田径运动会、书香校园读书等活动更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。此外,我们还加强了校园社团的建设,成立了屏东报社、学生文学社、街舞社、动漫社、政论社、话剧社等,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,如诗歌朗诵会,书法、绘画、摄影、手抄报展览, 并在学生中开展了“班徽设计”“校园文化牌设计”“班级文化建设”“星级班级评选”等活动,激发了他们爱我校园、美化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,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,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、群体性、艺术性的特点,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。 通过活动进行道德实践,让每个人都能感受道德的力量,从而形成学校的道德性格和气质,增强道德文化认同感,培育“和谐人文”的校园氛围。 三、优化育人环境,培育人文氛围,做学生行为养成的影响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“说话”。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,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。整个校园,就是道德教育的大讲堂,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,都能受到启迪、感染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发掘、利用校园的环境,形成了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。楼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让楼道“动”了起来,“活”了起来,使楼道具有了潜在的教育功能,凸显对师生学习、生活世界的充分挖掘,尤其是悬挂学生自己推荐、书写的励志名言、艺术作品,更值得品味。班级文化布置同样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,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。学校宣传栏、书画展、心愿墙、学科园地等都可以成为校园文化亮丽的风景线。此外,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,还应重视软环境的培植,应加强校园的门户网站建设,学科资源平台搭建,发挥校广播网、班级网页、博客等交流平台的作用。精心打造的“数字校园”塑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,引导学生学会生活、学会做人、学会学习、学会思维、学会创造,让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、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。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中,学生自然耳濡目染,得到浓烈的情感熏陶,锻造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。 四、彰显学校特色,促进个性发展,做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者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先生曾指出过,“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,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,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”。学校要发展,也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。坚持学校办学的多样化、特色化,让学校有特色,学科有亮点,教师有特点,学生有特长,学生的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也就找到了落脚点,“立德树人”的教育理想也找到另一对腾飞的翅膀。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提出了“以美立校、以美育人”的特色办学思路,以优势学科为支撑来深化美育,以课堂为主渠道渗透美育。通过美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,提高师生感受美、理解美、鉴赏美、表现美、创造美的能力,让学生领悟美对润泽生命的深远意义,实现了“以美促德、以美益智、以美健体、以美育人”的良好辐射功能,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 总之,“立德树人”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担当。我们只有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,抓住提升内涵、科学发展的主线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到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全过程,才能让师生们都成为中华美德和良好风尚的倡导者、传承者、践 行者。 |